比特幣挖礦釋放有害空氣污染物,橫跨各州擴散:研究揭示

比特幣挖礦釋放有害空氣污染物,橫跨各州擴散:研究揭示
比特幣挖礦釋放有害空氣污染物,橫跨各州擴散:研究揭示

比特幣挖礦釋放的有害空氣污染物橫跨各州:研究揭示

一項新發表的同行評審研究對美國比特幣挖礦的環境和公共健康影響發出了警報。根據研究,主要挖礦設施的排放釋放出危險的細懸浮微粒(PM2.5),這些微粒遠超其當地環境的範圍,並對數百萬名美國人造成傷害。

比特幣挖礦的PM2.5污染使190萬美國人暴露於危險之中

該研究於2023年3月26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標題為《美國比特幣挖礦繁榮的環境負擔》,由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的Francesca Dominici博士主導。

研究人員在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間檢查了美國34個最大的比特幣數據挖礦設施。他們的發現顯示,這些設施消耗了32.3太瓦時的電力,比整個洛杉磯市多出33%,其中85%的能源來自化石燃料。因此,這一挖礦活動使估計190萬美國人暴露在較高的PM2.5水平下。紐約市、休斯頓/奧斯丁走廊、德克薩斯州東北部以及伊利諾伊州/肯塔基州邊界的部分地區被確定為暴露最為嚴重的區域。這些地區的居民暴露於≥0.5 μg/m³的額外PM2.5,這直接與比特幣挖礦相關,該濃度與健康風險增加和早逝有關。

一個主要的擔憂是污染的跨州性。該研究舉例說明,伊利諾伊州的梅特洛波利斯居民暴露於來自肯塔基州一座支持北卡羅來納州比特幣礦場的發電廠的PM2.5排放。此類案例暴露出一個監管盲點,州政府缺乏對州外活動造成的污染進行控制的管轄權。研究建議美國環保局(EPA)可以通過一項“好鄰居”規則來解決此問題,該規則要求上風州更積極地減少發電廠的排放。

對比特幣挖礦環境影響的日益關注

這不是比特幣挖礦首次因其環境影響而受到批評。2024年3月,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非政府組織Save Carbon County起訴Stronghold Digital Mining,指控其為了產生電力而燃燒廢煤和輪胎。該訴訟在州法院提起,是首例引用賓夕法尼亞州憲法中對清潔環境的權利作為挑戰該州批准加密礦業許可的依據。在全球範圍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加密挖礦標記為上升的能源威脅。在2024年8月的報告中,IMF估計加密貨幣挖礦和數據中心現在消耗了全球總電力的2%。作為回應,IMF提出了一項大膽的措施——對加密礦工的電力稅提高85%。這樣的稅收每年可產生52億美元的收入,並減少1億噸的碳排放,與比利時的年排放量相當。

行業反應不一與可持續創新

並非所有人都同意對比特幣挖礦的悲觀展望。美國礦業公司Blockware Solutions的首席執行官梅森·賈帕批評了一項近期研究的假設,聲稱該研究依賴於過時的挖礦硬體效率數據,可能會高估能源消耗。同時,挖礦行業內的可持續創新開始出現。在芬蘭,基礎設施公司Hashlabs Mining啟動了一個使用水冷卻的WhatsMiner M63S ASIC設備進行比特幣挖礦的試點項目,以產生熱水作為副產品。這些熱量然後通過區域供熱網絡重新導向以加熱家庭,這是一個罕見的案例,其中加密挖礦的能源被重新利用以造福社區。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