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被查獲的加密貨幣儲備的挑戰
據報導,中國正加強努力明確如何處理在刑事案件中查獲的龐大加密貨幣儲備,因為缺乏統一的規則引發了對腐敗和執法不一致的擔憂。
儘管中國禁止加密貨幣交易,數字資產既不是法定貨幣也不被認可為財產,但地方法院和政府仍然悄然繼續查獲與網絡詐騙和非法賭博等犯罪活動相關的比特幣及其他代幣。
律師、法官和執法官員現在呼籲進行監管改革,以為這一灰色地帶帶來透明度和結構,路透社於星期三報導。
在沒有既定指導方針的情況下,一些人擔心目前的臨時處理可能會助長犯罪網絡或在系統內創造濫用的機會。
中國打擊加密貨幣犯罪促進政府查獲收入
由於中國經濟放緩,地方政府面臨財政壓力。在幾個案件中,他們已經聘請私人公司來清算查獲的加密貨幣。路透社查閱的法院文件和交易記錄顯示了這一過程。當局將數字貨幣轉換為現金,並利用這些收益來補充政府資金。
這些討論出現在與加密相關的刑事起訴迅速上升的背景下。根據區塊鏈安全公司SAFEIS的數據,僅在2023年,中國當局已對3000多名個人提出與加密相關的洗錢指控,涉及的總資金激增十倍,達到4307億元人民幣(約合590億美元)。
隨著執法力度的加大,財務風險也在上升。地方政府去年收取的罰款和查獲收入達到3780億元人民幣(約合518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65%。
中國公民規避禁令,政府悄然累積加密貨幣
比特幣投資公司River的一份報告估算,到2023年底,中國地方政府持有約15000個比特幣。按照當前價格,這一儲備價值約14億美元。這使中國成為全球加密貨幣的主要持有國之一。
儘管北京在近年來對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實施了全面禁令,許多中國公民仍然繼續使用離岸交易所和點對點方法來獲取數字資產,通常通過VPN或海外平台來路由交易。
這使得執法變得複雜,並模糊了個人使用和犯罪行為之間的界限。
有關查獲加密貨幣的討論正在升級。政策制定者現在可能被迫起草新的國家級指導方針。法律觀察人士認為,正式的監管回應可能很快會隨之而來。這可能會重塑中國如何處理被納入其法律網絡的數字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