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稅務機構顯示90%的加密貨幣交易者未報告利潤:研究
來自丹麥稅務機構的數據顯示,超過90%的加密貨幣交易者未報告其利潤或損失。許多人已將交易轉移到外國交易所,以逃避丹麥的報告規定。這些發現來自Hjalte Fejerskov Boas和Mona Barake所進行的研究,並由歐盟稅務觀察機構發表。
研究人員將丹麥三個受規範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交易數據與稅務申報和跨境銀行轉帳記錄進行了綜合分析。他們發現,在2021年出售數字資產的丹麥投資者中,有超過90%並未在其稅務申報表上報告任何加密貨幣收入。
儘管丹麥在2019年要求國內交易所自動向稅務機關分享交易數據的規定已經生效,但這一持續高企的未報告率幾乎沒有改變。
丹麥交易者轉向海外避開報告規定: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未報告情況在所有財富層級中普遍存在,從最低收入層的95%到最高收入層的86%,顯示加密貨幣逃稅問題並非僅限於富裕階層。
根據研究,許多丹麥交易者選擇將其活動轉移至海外,而非遵守規定。銀行轉帳記錄顯示,自報告要求生效後,從國內交易所向外國交易所的大量且持續的轉移現象。
丹麥的發現反映了其他地區的趨勢。最近的一項挪威研究估計,約有88%的加密貨幣交易者在2023年未報告其利潤,而美國國稅局(IRS)的數據顯示,2020年不到1%的美國納稅人報告了加密貨幣的利潤。
專家將廣泛的未報告問題歸因於區塊鏈的匿名性和對未受監管國際交易所的輕鬆訪問。
新規則旨在為投資者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為此,政策制定者正在推進全球協調的報告標準。從2026年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加密資產報告框架》以及歐盟的《DAC8》將迫使全球的加密貨幣平台與稅務機關共享交易數據。
然而,批評者警告稱,這些措施的有效性取決於普遍的參與——去中心化的對等交易和不合作的司法管轄區可能會繼續削弱執法效果。
在國內,丹麥也在考慮更嚴格的措施。丹麥稅務部於去年10月提出對自比特幣於2009年1月誕生以來所獲得的加密貨幣未實現利潤徵收42%的稅。
稅務部長Rasmus Stoklund表示,許多加密貨幣投資者在標準的資本利得稅制度下面臨不公平的待遇,他指出新規則將簡化加密貨幣利潤的稅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