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開發者彼得·托德回應薩托希(Satoshi)的聲稱,稱他並沒有躲藏起來
長期以來,比特幣開發者彼得·托德一直面臨著他可能是匿名比特幣創立者薩托希·中本聰的指控的再次審查。
這些聲稱在最近的HBO紀錄片《金電:比特幣之謎》中受到了關注,引發了加密社區內激烈的辯論。
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托德否認了這些指控,強調將他描繪成薩托希的形象是毫無根據的。
托德採取了更多的安全措施
他承認,公開地與據報控制價值7440億美元的比特幣貯藏有關聯的人物有所聯繫,這使得他不得不採取某些預防措施。
“我已經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托德說,盡管他拒絕進一步詳述,並指出“最好讓壞人猜測”。
與Wired近期的報導相反,托德聲稱他既沒有躲藏,也沒有避免公開生活。
他最近在瑞士盧加諾參加了一個比特幣會議,該會議上揭幕了一座紀念中本聰的雕像。
托德還表示,他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在全球多個加密貨幣活動上發表演講,強調他對比特幣社區的持續參與。
儘管他在HBO紀錄片中露面,但托德尚未公開受到對峙或被承認為薩托希。
托德認為,他避免與記者進行音頻或視頻訪談的決定有助於減少關注。
作為早期比特幣社區的知名人物,托德對於他在比特幣創始中的角色的猜測並不陌生。
儘管最近他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將他與薩托希身份聯繫在一起的謠言以前曾經出現過。
《金電》的導演卡倫·霍巴克(Cullen Hoback)引用了間接證據來支持這一理論,包括托德早期的數字貨幣實驗以及托德的寫作風格與中本聰的相似之處。
然而,托德對霍巴克的敘述持懷疑態度,將導演的聲稱視為“荒謬”。
霍巴克暗示,托德公開出現的決定反映了更深層次的策略意圖,以誤導他人。
他在推特上寫道,托德出現公開場合的決定是“馬基雅維利式的”,暗示了一個多層次的角色。
對於托德來說,這些指控只是長期以來關於薩托希真實身份的猜測中的最新一章。
中本聰可能是一個集體實體
與此同時,最近的一項調查提供了證據表明中本聰可能實際上是一個集體實體。
其中一個證據是在比特幣白皮書中使用了“我們”和“我”的用詞,表明可能是一個團隊在一個假名下運作。
另一個證據來自對中本聰寫作風格的語言分析。
白皮書展示了無可挑剔的英語,具有精確的語言和準確的技術術語使用。
然而,由於中本聰的寫作風格在論壇和電子郵件往來中似乎有所不同,這表明有多個人參與其中。
中本聰的信息時間戳也暗示了多個人的參與。
有關中本聰所在地的理論,有人認為比特幣的幕後推手居住在英國,而其他人則發現他居住在加利福尼亞。
一篇名為《薩托希·中本聰的時區》的評論分析了中本聰的每小時活動,並得出結論認為中本聰可能居住在東部時間區。
如果中本聰確實是一個團隊,這就解釋了可能涉及多個時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