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起加密貨幣詐騙刑事案引發爭議
中國一名大學生因涉及發行和撤回自創代幣的加密貨幣詐騙被判入獄四年以上。
據《澎湃新聞》報導,楊啟超因發行一種名為區塊鏈未來力量(BFF)的虛擬貨幣後立即撤回其流動性而被判定犯有加密貨幣詐騙罪,這導致一名投資者遭受重大財務損失。
楊發行代幣後立即撤回流動性
2022年5月,楊注意到一個名為區塊鏈未來力量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該組織正在推廣社區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即將推出。楊對此感興趣,決定在BNB Chain上創建自己的加密貨幣。
楊於當天發行了同名BFF代幣,最初將30萬BSC-USD與63萬BFF代幣進行了配對,並添加了流動性。
添加流動性後不久,楊撤回了資金,這一舉動被稱為“流動性撤回”。這一舉動使BFF代幣大幅貶值,導致購買該代幣的投資者損失。
其中一位投資者羅先生在楊撤回流動性前以5萬BSC-USD換取了85,316.72個BFF代幣。結果,羅的投資迅速貶值,使他只剩下原始投資的一小部分。
羅通過一位共同的微信朋友追踪到楊並要求賠償損失。當楊拒絕時,羅向警方舉報,聲稱他被詐騙了超過30萬元人民幣(約合5萬美元)。
警方對涉嫌加密貨幣詐騙展開刑事調查,導致楊於2022年11月被逮捕。2024年2月2日,河南省一家法院裁定楊犯有加密貨幣詐騙罪,判處他四年六個月的監禁和3萬元人民幣罰款。
中國首起涉及加密貨幣詐騙的刑事案件
5月20日,此案的第二次審理在中級法院舉行,楊的辯護律師繼續辯稱他的清白。
辯護方主張被告和原告都是有經驗的加密投資者,意識到投機的風險。
此外,原告持有的BFF代幣價值在事件後因增加流動性而上漲,這意味著原告可以贖回比之前更多的USDT,因此沒有實際損失。
報導指出,這起案件因發行虛擬貨幣後撤回流動性而被帶上法庭,這是中國第一起此類案件,在該國虛擬資產並未獲得法律承認,投資損失由投資者承擔。跟隨我們在Google新聞。